

豫公網安備 41152702000118號
豫ICP備09002785號-3標 題: 淮濱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 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 | |
索 引 號 : 123-0201-2022-00004 | 公開形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成文時間 : 2022-04-08 |
發布日期: 2022-04-13 | 信息來源 : 政府辦公室 |
淮政〔2022〕6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已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淮濱縣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2日
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2-2024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5號)、《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開發銀行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交規劃發〔2017〕24號),進一步優化旅游業發展交通條件,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協調、健康發展,根據縣十三次黨代會要求及《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信陽市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信政〔2021〕18號)精神,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深入信陽作出的重要指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兩個更好”為統領,按照“一年規劃對接、兩年全面展開、三年初步融合”的總體思路,圍繞“幸福美好家園”建設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交通+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政策措施體系,引進培育并發展壯大“交通+旅游”開發主體,促進“交通+旅游”新業態充分發展,形成“交通+旅游”聯管聯控體系,著力優化快進慢游旅游網絡,完善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提升交通旅游服務品質,增強交通旅游產品供給,為加速綠色崛起、實現“五城同建”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協同聯動,分工明確。充分發揮政府的主體作用,實行多部門協調聯動,優化整合交通運輸與旅游資源,建立健全“交通+旅游”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新機制,探索構建“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雙贏發展。
需求導向,創新服務。圍繞“交通+旅游”新需求、新熱點、新業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不斷優化“交通+旅游”產品結構,增強“交通+旅游”有效供給,提升“交通+旅游”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統籌考慮淮濱旅游資源的廣泛性、多樣性和差異性,充分發揮淮濱生態水系旅游資源特色優勢,結合淮濱交通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區域的發展對策、建設標準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交通+旅游”精品工程。
安全為本,智慧綠色。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安全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交通+旅游”融合發展各個方面。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交通旅游領域的應用,提升旅游運輸服務智慧化水平。以綠色發展為基本要求,加強前期工作,精心設計,提倡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注重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
三、主要目標
到2024年,交通運輸與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政策措施體系基本形成,“交通+旅游”一體化開發主體框架初步成型,“交通+旅游”新業態穩步推進,聯管聯控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快進慢游”網絡基本形成,連通景區公路通達狀況明顯改善,旅游精品線路品牌效應顯著提升,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得到強化,智慧交通與智慧旅游有效融合,旅游客運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3A級以上景區二級公路全覆蓋。
四、主要任務
(一)建設滿足旅游體驗“快進慢游”旅游交通網絡
1.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快進”交通網絡
依托高速鐵路、高等級公路等構建“快進”交通網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達性和便捷性,實現遠距離游客快速進出目的地。
(1)完善空、鐵、水設施布局。積極爭取京九高鐵淮濱段項目早日落地。加快淮阜高速建設,確保2023年12月通車,增強與阜陽機場聯系,在具備建設條件的3A級及以上景區,布局建設直升機起降點。完善“四河聯運”水運航道布局,打造具有生態觀光功能的水運體系,增強通江達海、對接“海上絲綢之路”能力,服務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牽頭單位:縣發改委
責任單位:信陽淮濱港務中心、縣交運局、縣文廣旅局、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提升高等級公路輻射能力。優化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及出入口布局,打造“快進”旅游交通骨干網絡,積極推進淮上、淮麻、沿淮高速、淮內高速新里出入口前期工作,形成區域“兩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實現“鄉鄉通高速”。加快二級公路對國家3A景區的覆蓋程度,持續推進國道220、省道335改造提質。有序推進省道334、336、214、210等干線公路建設,建成“三縱四橫兩支”干線公路網。加快推進國道328至期思方家湖、國道220至張莊兔子湖、王店白露河旅游區、北廟古鎮、省道210至豬拱城旅游通道建設,全面形成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的“快進”旅游交通網絡。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建設滿足旅游體驗的“慢游”網絡
依托“四好農村路”、淮河生態廊道、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示范村等建設,規劃建設一批集觀光休閑于一體的主題公路,打造具有通達、游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復合功能的主題線路,并根據需求增設自行車道、步道等休閑慢行系統。
(1)提高景區公路通達性。推動實施連接烏龍河、閭河、洪河、白露河、金河、銀河、金灣湖、天鏡湖、西湖、東湖、方家湖、祁湖、兔子湖、烏龍港、鄉村旅游示范村、特色旅游鄉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苗圃場等骨干道路綠化增量提質工程,打造主線串聯、支線循環、聯通景區、貫通城鄉的全域旅游公路網,全面提升景區對外連通道路通行能力,實現高速公路與主城區、A級景區,城區與A級景區的無縫對接。
(2)拓展農村公路服務帶動能力。加快“四好農村路”全域創建提質增效,三年建設“四好農村路”示范路300公里,實現農村公路由村與鎮的線性連通向村與村的網狀連通拓展、由滿足群眾基本出行需求向引領產業發展拓展。持續優化農村路網結構,強化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建設。結合自然風光、文化遺存、田園風情等元素,推進“農村公路+旅游”“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景一特色”,助推“十百千萬”工程實施,有效推動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美麗鄉村,帶動全域旅游發展。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局、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健全交通設施旅游服務能力
3.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設
拓展火車站、客運站、服務區、公交站、碼頭等客運樞紐旅游服務功能,建成一批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實現交通換乘的無縫對接。
(1)推進客運場站建設。充分發揮汽車客運站的旅游集散功能,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集散換乘等綜合服務。完善鄉鎮公路客運站場體系,建成淮濱縣汽車客運北站綜合性旅游集散中心,推進谷堆、期思、張莊、防胡等客運站建設,在公路沿線景區(村莊)建設一批公路驛站、咨詢服務區,逐步構建縣-鄉-景區(村莊)三級旅游交通集散體系。同步改造升級站場旅游咨詢服務系統、標識引導系統等設施,增設自駕游服務等功能,加強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
(2)推進旅游公交場站建設。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淮河文化主題公園、東西湖景區等公交首末站建設。積極謀劃建設方家湖、兔子湖、豬拱城、安寧古城、北廟古鎮等景區公交停車場。
(3)推進旅游客運碼頭建設。建設信陽淮濱港旅游客運碼頭、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淮濱綜合水上體驗中心,提供沿淮旅游觀光、客運、開通航線等服務。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信陽淮濱港務中心、縣鄉村振興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局、縣林業局、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服務區
建設方家湖、兔子湖、豬拱城、洪河灣、烏龍港、淮河文化主題公園、東西湖、牛旦灣、白露河旅游區、北廟古鎮、淮之南稻漁小鎮等景區及美麗鄉村旅游服務區,因地制宜在服務區增設休憩娛樂、物流、票務、旅游信息和特色產品售賣等服務功能,設置房車車位、加氣站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游客咨詢服務點等設施。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5.完善旅游交通標識標牌設置
重點完善旅游通道沿線的旅游交通標識,做好旅游景區、度假區、生態示范區、鄉村景區、飯店、文化園區、精品民宿等主要旅游資源的道路指引,確保內容規范、指示清晰、布局合理、規范統一,實現全覆蓋。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交運局、縣公安交警大隊,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6.推進旅游線路路域環境整治
(1)完善旅游公路旅游服務設施。充分挖掘公路沿線景觀風貌和資源特色,因地制宜在公路沿線設置驛站、觀景臺、房車營地、宿營地、廁所等設施,在交通干線至旅游景區之間增設停車場并實現景區接駁服務。按需設置騎行道、游步道和休閑綠道等慢行設施。
(2)推進旅游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提升。對旅游公路進行道路提升、綠化提升、文化提升、照明提升、平交口渠化,對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打造暢、安、舒、美、生態、多彩的路域環境。
(3)加強旅游航道生態景觀打造。對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河兩側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烏龍河、閭河、洪河和白露河綜合整治,實施金河、銀河、金灣湖、天鏡湖、西湖、東湖、白露河故道等生態水系建設,建設濱河公園、慢行步道、親水平臺、水岸落羽杉林帶、文化景觀等設施。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文廣旅局、縣水利局、信陽淮濱港務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提高旅游運輸服務質量
7.創新發展旅游客運服務
開設旅游直通車,加密景區間、景區與交通樞紐間的旅游公交專線,服務城景一體化建設。支持傳統運輸企業拓展旅游運輸服務,支持運力閑置的客運班車向旅游包車轉型,推動旅游運輸市場的深度融合。鼓勵客運企業、旅行社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個性化的旅游客運定制服務,開發“車票+門票+酒店”多種組合的旅游線路產品。積極發展自駕車、旅居車租賃產業。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交運局、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旅發中心
8.積極推進旅客聯程聯運
加強公路客運與航空、鐵路等交通運輸資源的協調配置,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在運營時刻、組織調度、運力安排等方面協同銜接,建設一體化的聯程客運系統,實現聯運資源共享、運營規則銜接、服務標準統一,形成“零距離換乘”旅客聯程服務鏈條,實現“出行即服務”。
牽頭單位:縣發改委
責任單位:縣交運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9.共享旅游交通信息服務
新建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綜合應用平臺,加強智慧交通和智慧旅游的深度融合。建立交通、旅游等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制定跨部門數據共享清單、開放清單。創新旅游交通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引導市場主體參與交通旅游大數據產品及增值服務開發,開展旅游交通綜合運行分析、調度優化、市場協同監管。運用網站、微博、微信、APP、LED可變情報板、公告欄等媒介,打造全縣旅游交通信息發布平臺,為公眾提供路況、景區、氣象、地質災害等旅游交通相關信息。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交運局、縣政務大數據局、縣氣象局
10.提高旅游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推進旅游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重點強化臨水臨崖路段、視距不良路段、陡坡急彎路段等安全防護設施,加強方家湖、兔子湖、天鏡湖、洪河灣等水上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游客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旅游包車客運管理,強化日常監管。依托區域內現有的公路養護設施、公路、海事緊急救援機制、旅游部門旅游安保與應急指揮平臺,建立旅游交通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加強旅游交通信用管理,完善旅游交通服務質量投訴處理制度。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縣文廣旅局、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推動旅游交通產品創新
11.積極推進旅游風景道建設
(1)公路旅游風景道。以合力創建為主要途徑,積極推進環方家湖、兔子湖、天鏡湖、洪河灣、豬拱城和沿淮旅游風景道建設,重點完善沿線適宜地段觀光??奎c、標識系統、服務區、停車區等配套服務設施,拓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產品體系。逐步建立風景道創建標準,引導沿線各地和社會投資人積極推進風景道創建。
(2)水運旅游風景道。以淮河為重點,規劃建設淮河生態景觀帶、飲馬港濕地公園,優化沿淮生態環境,推進沿淮公路廊道綠化工程,合作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共同推出上、下游若干精品旅游線路,進一步提升區域水運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文廣旅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淮濱生態環境分局、信陽淮濱港務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2.挖掘交通文化旅游產品
依托生態水城、田園新城、宜居福城建設,實施淮河文化傳承工程,推進交通與文旅融合發展工程,實施方家湖、兔子湖、天鏡湖、洪河灣、豬拱城等精品旅游景點。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13.創新特色旅游產品
積極完善沿線適宜地段觀景臺、標識系統、停車區等配套服務設施,保障道路通暢,提供具有當地地域特色的“城郊一日游、二日游”公路旅游線路產品。實施“吃面炕雞、看淮河水、住豫南民宿、品信陽茶、喝烏龍酒”工程,推廣精品旅游公路自駕游線路,引導自駕車、房車旅游發展,培育自駕游市場。努力推動有條件的內河通航水域有序發展游輪游艇,完善水上旅游線路。鼓勵景區結合自然景觀規劃,研究旅游觀光軌道路線。
牽頭單位:縣文廣旅局
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交運局、縣自然資源局、信陽淮濱港務中心、縣旅發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加強示范試點建設
14.打造融合發展示范工程
打造集“行、游、賞、駐”于一體“路融入景、路即是景”的“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工程。積極推進方家湖、兔子湖、天鏡湖、洪河灣等融合示范項目建設。規劃淮河沿岸生態景觀帶,提供沿淮旅游觀光、客運等服務,發展與旅游資源融合的水運旅游產品。依托農村公路“旅游路、產業路、資源路”建設,推進“旅游+交通+鄉村振興”創新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態綠色智慧的旅游主題公路建設試點工程。
牽頭單位:縣交運局
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縣文廣旅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旅發中心、信陽淮濱港務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保障措施
(一)堅持規劃引領,拉高建設標桿
圍繞把淮濱打造成全市一流的全域旅游示范縣,加快編制《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引領全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
(二)強化高位推動,注重統籌協調
推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涉及地方多、牽扯部門廣、實施周期長。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明確責任分工,科學有序推進??h政府成立由縣長牽頭,分管副縣長具體協調,各鄉鎮(街道)、縣交運局、縣文廣旅局、縣自然資源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具體負責的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大政策性、體制性問題;同時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省市旅游風景道和交旅融合示范項目的盤子。
(三)保障要素支撐,推進項目建設
縣交運、文廣旅、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合力推動項目建設??h直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支持政策,加大國家和上級政策資金爭取力度,積極爭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支持。同時要強化資金統籌整合,加大政府專項債對交旅融合項目的支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探索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PPP項目建設與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打捆招商等模式推進旅游公路、配套設施、房車營地等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督促落實,明確責任分工
各責任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任務,明確時限,落地落實。加強對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建立交旅融合建設績效評估及獎懲機制。加大交旅融合項目工作考核力度,配套考核管理辦法,將交旅融合項目納入縣重點工作調度平臺。
(五)健全管養機制,確保持續發展
推進旅游公路建養一體化。按照“權責統一、分級管理、強化監管”要求,推進旅游公路建管養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旅游公路建設、養護、運行管理權責分明、管理科學的工作模式,完善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探索實施旅游公路養護新模式,拓寬政府購買服務領域,補齊道路養護短板,實現養護精細化管理。
(六)加強宣傳引導,鼓勵先行先試
積極做好“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理念宣傳引導工作,創新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創建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示范試點,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風景道等示范工程。建立融合發展示范試點經驗推廣機制,及時總結“交通+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組織開展融合發展經驗交流和宣傳推廣工作。
附件: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 件
淮濱縣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
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谷光亞(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
副組長:李菲漓(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政府副縣長)
王化鋒(縣政府黨組成員)
王海平(縣政協副主席、鄉村振興局局長)
丁 偉(信陽淮濱港務中心副主任)
成 員:陳道華(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政府辦公室主任)
王林華(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科員)
符曉健(縣發改委黨組書記)
楊樹海(縣財政局黨組書記)
任方明(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楊金勇(淮濱生態環境分局局長)
黃昆鵬(縣交運局局長)
簡洪明(縣水利局局長)
劉玉發(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
魯付森(縣商務局局長)
吳世紅(縣林業局黨組書記)
丁 麗(縣文廣旅局局長)
王 琪(縣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
劉 慶(縣淮河文化園區服務中心黨組書記)
許如冰(縣政務大數據局局長)
唐學民(縣氣象局局長)
段廣軍(縣旅發中心主任)
林 偉(縣公安局副局長)
簡 虹(順河街道辦事處主任)
孫 納(濱湖街道辦事處主任)
王 濤(欄桿街道辦事處主任)
王曉陽(桂花街道辦事處主任)
王穎濱(新里鎮鎮長)
尹 奧(期思鎮代鎮長)
劉 偉(馬集鎮代鎮長)
方冰楓(防胡鎮代鎮長)
慈 磊(趙集鎮代鎮長)
周 濤(鄧灣鄉鄉長)
任宇寒(臺頭鄉代鄉長)
熊璐瑤(固城鄉代鄉長)
馬 煉(谷堆鄉代鄉長)
張顯坤(王家崗鄉代鄉長)
孫裕民(蘆集鄉代鄉長)
周 銳(三空橋鄉代鄉長)
林 峰(張莊鄉代鄉長)
王 勇(王店鄉代鄉長)
王 鵬(張里鄉代鄉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在縣交運局,黃昆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淮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24日印發